文/秋源俊二
前几天,京东极其高调的发布了Q1财报,针对人们一直质疑的盈利能力,做出了强力还击。
公司今年一季度净收入为762亿元人平易近币(约合111亿美元),同比增长41.2%。基于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(Non-GAAP),净利润达到14亿元人平易近币(约合2亿美元)
实际上,财报数据显示,这个季度盈利也就3.57亿元。说白了在宣扬的时候,采取非通用会计准则、运营利率等概念。
就在昨天,京东市值又涨了2.05%,市值高达557.64亿美金。
与此同时,发出各类旌旗灯号,各类京东即将“脚踩百度,比肩阿里”的信息,在很多媒体上广泛流传。
对这个概念,恕我直言:简直是害人,京东估值泡沫太多了。
京东比来股价下跌,究竟来自甚么原因?
咱们捋一捋比来关于京东股价影响较大的工作:
1、京东扭亏为盈,终究摘掉了吃亏的大帽子;
如前面说的,这个季度正式盈利3.57 亿元。
2、沃尔玛和腾讯的增持;
比来一段光阴,沃尔玛一共买入了京东12.1%的股份,而腾讯则将持股从17.6%进步到了21.25%,两家公司今朝分别位列京东第三大和第一大股东。
3、亚马逊市值一直在涨,作为“中国版亚马逊”,遭到标杆影响;
看看这个季度,亚马逊市值情形:
京东的市值,显然遭到了标杆一直下跌的影响。
不过,在这个季度内,这三个因素中,显然是沃尔玛和腾讯的增持因素影响较大;而近期则是遭到京东摘掉吃亏的帽子影响。
前天的文章《被蒙蔽的人:京东盈利神话,不过是一场财技秀》中剖析以为,京东盈利是由于毛利率回升招致的。
这里概括一下:
京东毛利率回升,来源于经由过程提前付款,早点结账,换来供应商进货高价,进而完成盈利。
当然,主要财务剖析证据是应酬款项和应酬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。个中,应酬款项涌现下滑。
在2016会计年度,应酬账款是回升态势:
到了2017Q1,则涌现下滑:
由43,988,087千元降低为43,747,397千元,这是一个应酬款项趋势发生了反转的旌旗灯号。
除了此之外,应酬账款周转天数,也显示必定的变化趋势: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写
很多人以为这只是有时,其实不能解释甚么,而且是孤证,说服力不够。那么下面进行更为严谨的剖析。
人人都知道,净营运资本=流动资产-流动担任,这个数据反映企业运营的状态。来看看具体数据: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写
这是营运资本剖析绝对数,很多人看不出来,也看出来甚么趋势,没紧要,咱们进行百分比剖析。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写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写
oh,no!!!这数据一般人看不出来,而且很烦人,然则我必须放出这张图片来,证明我确实做了这个剖析工作。
下面以各位能够接受的数据形式展现。
1、净营运资本变化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写
比来两个会计年度,净营运资本逐渐减少,占比总资产,从百分之十几降低到了百分之五以内。
这解释,其营运结果是恶化的,但这可能其实不能解释太多问题。
2、剖析三组数居
看到趋势没有,流动资产占比总资产,在比来几期,基本维持在百分之六十几;
而流动担任占总资产比,则从44% 直线飙升为65%;
这个运营没有恶化吗?暂时不揭橥看法。
然则至少说清楚明了,流动资产快要覆盖不住流动负债了。如果继续上来,可能涌现流动负债击穿流动资产情形,进而发生债务危急。
3、应酬账款变化情形
下面是应酬账款占比总资产的百分比情形:
数据显示,应酬账款百分比在2015Q4到达最高带点,随后应酬账款比例慢慢降低,涌现转折;
回到实际营业傍边,也便是京东开始减少供应商款项的挤压;如果一直维持不变,不涌现下滑,我觉得还算正常;
如果下滑了,一种假定是京东对供应商的掌握力度,开始逐渐下滑,显然,情形不是这样的。
京东本身这几年发展势头异常迅猛,对供应商的压价能力,应当是提升的,怎么涌现掌握力度下滑呢?这不科学。
事出反常必有妖。当然,你要解释为刘强东良知大发,给大伙早点结账,我也只能哀怨,叹一口气。
工作的假相是甚么呢?结合前文:京东可能经由过程提前结账,让供应商让出折扣,进而完成盈利。
总结一下:到现在,咱们发现流动负债快要击穿流动资产了,为何刘强东还要早点结账,难道要把现金发进来,然后让自己死掉吗?
显然不是,这不相符商业逻辑,是谁都知道,自己流动负债快要高于流动资产的时候,要减少现金支出。
能够压榨供应商,取得无息资金最佳;但为何京东提前还款供应商呢?
带着深深的疑难,我继续查阅资料;
Magic ,本来是玩的债务置换啊!
随后我剖析京东流动负债时,发现了下面的器械:
这是短时间借贷,相关于总资产的占比情形;
注明:短时间借存款,在2015上半年,不敷总资产比百分之一。不是没有,具体数据,在前面大数据表格里。
短时间借贷占比总资产比,从2015Q2之后,开始大幅回升,一直到2017Q1的12% ;
这和前面,应酬账款变化趋势,恰好一一对应!
具体数据以下:
发现没有,这才是正确的,从2015Q3以后,这两项和,基本维持在总资产的38%到39%这个区间。
这才是假相,债务置换;应酬账款和短时间借款之间的置换。
这同时也在必定程度上解释了,为甚么京东的应酬账款涌现不明原因的下滑,而原因就在于,其实不是京东善心大发,而是一次债务置换。
毫无疑难,京东财务不是傻逼,肯定出于某种动机才做这个工作;
看一下利息支出情形:
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写
这是2016年度的数据情形,数据是占比总收入的百分比。
在2015Q1后,利息支出开始达到总收入的万分亿一了;
(以前不是没有,而是超级小)
这和前面的应酬账款、短时间借贷,逻辑上是相互印证的;
现在问题就很明确了,为甚么京东要宁肯短时间债,照样那种要给利息的,而不是维持现状,让京东维持异样的比例,继续压榨供应商,取得无息存款呢?
没有人会这么傻。只有一种解释,那便是现在的做法,所取得的收益,比不这么做,要高。
回到京东,那便是盈利问题了。实质上,这债务置换,肯定能够带来更多的利益,尤为是财务报表数据上。
(这里,你要谈甚么战略价值,但仔细琢磨一下,基本没有,当然,你要强说有,那只能是刘强东是个大大好人,荣誉方面的)
以是必定是能带来更多利益。下面咱们的任务便是找出证据来,证明这么置换债务,是有价值的。
显然,毛利率图以下:
这便是奥义所在:毛利润可以连续提升。
这张图很显著,在每一个会计年度的前后,毛利率都邑涌现降低,三年都是如斯。
现在问题来了,具体是若何提升的呢?
剖析出来,京东经由过程提前结账,把应酬账款变为短时间借贷,彷佛弗成能完成啊。
然则如果你想,提前一个月结账,给予百分之一的折扣,这个不算过分吧。转化为年化的话,便是百分之十二。
而短时间借款的利息是若干呢?我翻了一下京东的财报报表附注:
2016会计年度,均匀利率为百分之4.91% ,在 2015年度则为4.40%;
短时间借贷分为两项,一项是短时间借款,一项长短追溯证券化债务;
我怕自己搞错了,特意核算了一下下面的关系,以2016年12月31日为例:
(根据雪球提供的短时间借贷)
截至2016年12月31日的短时间借款金额为人平易近币8,333,317元,
(来源于SEC数据)
(资料来源:http://ir.jd.com)
两项加起来,刚好即是短时间借贷;论断没有问题,短时间借贷便是这两项。
按照披露,今朝短时间借存款项,由以下成份组成:
银行借款,追索证券化债务,追索权重组债务和其余以人平易近币计价的融资活动;外加非追溯证券化债务;
京东弗成能间接找银行乞贷若干钱,咱们剖析一下,资产大致来源于以下两种可能:
1、京东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
在新闻里找到的资料:
根据这条新闻,然后利率情形以下:
此次公司债券向谁发行?发行利率若干?承销商是谁?遗憾的是,这些信息还不得而知。可以参考的是,今年4月,京东刚刚完成为了10亿美元的债券发行,5年期的收益率为3.125%。
据新华社4月25日报道,瑞银25日揭橥声明说,瑞银成功帮忙京东完成10亿美元债券发行,个中5年期到期收益率为3.125%,10年期到期收益率3.875%。
由于这类债券融资,一般都因此长期投资为主,可能触及部分补充营运资金。然则具体比例不清楚;
2、京东金融的融资;
由于京东金融,应当不能间接为京东融资,这触及“自融”问题,而且本钱高;然则它可以为供应商融资啊,这个就不守法了;
举个例子:
供应商以其非京东债权,在京东上进行融资,可行不?当然可行。京东给予其优惠融资条件,让其顺利回款。而要接受这个优惠条件,供应商的价值是给予京东进货价格相应优惠,也即给京东的供货价继续压低;
这实在实质上,也是债务转换,带来的好处。前天那篇文章,主要便是剖析这类可能性。
这部分证券化,融资甚么的,由于异常繁杂,外界人难以取得足够信息,我也不好揭橥过多的猜想。(每一次都有一堆喷子)
然则经由过程债务置换的事实,改变盈利情形的事实,是无可置疑的。
咱们剖析一下,假定流动担任为100 %,其余各项表现若何:
短时间借贷,一起狂奔。从2015Q1到2017Q1,从基本可以疏忽的0到18%;
而应酬账款占比,则呈现下滑趋势,从2015年的61%降低到2017年的39%;
这类置换的逻辑在于,经由过程赓续进行置换债务,取得金融收益;典型的财技。不过秀切实实在实让人服气。
不背规、不作假、不重振旗鼓,秀出水平,服气!
本文和前一篇一样,都是揭示京东的盈利情形,不是有问题,而是有水分;
盈利主要来源不是京东本身运营状态变好了,而是京东采取了正确的金融手腕,债务置换,这个够他吃几年。
看过很多案例,尤为是企业开始玩财技、玩金融,最初了局多数都不太好。希望京东不是这样的企业。
京东作为国际电商企业,是异常优良的,本文并非看空京东。
刘强东,始于中关村落电子市场,非典试水网上商城,经历苏宁国美线下大战、电子大卖场衰退;转折于09年,烽火燃起,引进风投,周全转型;战当当、拼易趣、挑淘宝,踩着无数乐蜂网、聚美优品、唯品会身材,一步步走上本日的辉煌与强盛,哪一步不是短兵相接、白刃相见?
这么多年,京东从没有走过捷径或许岔道;
如果京东只是经由过程挣差价、进步毛利率,然后取得盈利,我觉得你是把京东看扁了。例如当当网,基本逐渐减退市场。
但京东开始玩“债务置换”,靠财技完成盈利,进而市值做大,进而媒体高呼:“脚踩百度,比肩阿里”的梦,不可企及。
显然,这是一个歧途,无数财技者,终极死于财技。
京东比来的盈利,并非基于营业态势,发生根本好转。希望京东不要温顺的走入那个良夜。
我小我觉得京东的战略,应当不是经由过程差价盈利,而是可能把京东商城,作为一个根基营业,以此带来各类商业,类似于QQ关于腾讯、电商关于亚马逊。他们实质上,不会经由过程“挣差价”的方式做买卖,那是“卖货郎”、“种农户”人的思维。
根基营业起来了,取得绝对上风和垄断地位。
那么,
向上可以进修好市多(Costco)经由过程会员制度盈利;
向下可以经由过程沃尔玛那样,自营部分营业(京东比来开始生产3C板块的冰箱,昨天的新闻);
中可以进修腾讯和亚马逊模式;
左可以进修蚂蚁金服,USP第一次资本,经由过程物流、金融挣钱;
右可以经由过程开发新的技术或许新营业;
京东商城只是帝国基石,盈不盈利不主要。这才是京东要思虑之处,京东到现在,为甚么要开释盈利旌旗灯号,是让那些一直逼逼“京东吃亏”不挣钱的人闭嘴,别逼逼了。
然则必须明白,此次京东盈利,不是运营状态,发生了质的飞跃,而只是一个策略而已,改善一下财务数据,让其好看点。
这是文章要揭穿之处,也是表达的核心。也是让人人看明白,我所理解的“假相”。
相对而言,我更关心京东的商业模式、行业竞争情形、公司老板刘强东等治理层、管理层的职业品格,而不是京东的这一点九牛一毛的盈利。
由于和两年前比,京东只是体积变大了,营业发展更为成熟,商业模式依然不清晰;
百度,就靠搜索竞价排名挣钱;
腾讯,经由过程微信和QQ,为基石,在游戏、广告等等领域挣钱;
阿里,则是经由过程平台收税似的提成;
亚马逊,以电商为基石,经由过程云营业、智能装备(浏览器kindle、语音助手Echo等等)将前景清楚明了;
京东呢?照样和前两年一样,金融营业和物流的变化不大,只是强壮了而已。商业模式包括战略方向,依然前景不明。
想脚踩百度,比肩阿里,恕我直言,京东今朝尚未这个迹象,除了非京东以短时间盈利为重点,牺牲客户热爱为价值,数据财报尽量华美,制造一片“繁华盛世”图景,但那样伤害了公司长远价值。
这样的公司,是风险的公司。与其关注短时间那点盈利,不如关注公司本身的商业模式、行业前景和治理层管理层品格。
愿京东多想想,当当为何日益边缘化。不要温顺的走近那个良夜啊。
作者 秋源俊二 [XXX] QYJEQYJE
本文采集于百度百家,作者整理。